close

第三夜:割捨別人的課題

1. 我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,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而活

2. 老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,到最後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

3. 要問"這是誰的課題",把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。如何決定是誰的課題,就看這個課題的結果誰來承擔

4. 別人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,那是別人的課題

5. 擁有"被討厭的勇氣"-->人際關係(家人、同事、朋友、戀人)變得輕鬆-->獲得自由-->變得幸福

 

因為家人總是對我過度介入      我沒有自信,常常覺得自己做不好

 

為了讓自己做不好   把責任推給"家人對我過度介入"

為什麼要讓自己做不好??

因為這樣就可已有理由不用精進不用學習透徹

可以持續耍懶耍廢的人生

 

第四夜:世界的中心在哪裡

課題的分離並不是要拒人於千里之外,而是為了把人際關係中錯縱複雜的結打開

課題的分離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,終點是soical interest(社會意識,對社會的關注)

社會的最小單位是我和你,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為對他人的關心

太在意別人眼光的人,也就是過度關心別人怎麼看我的人,其實也是自我中心的人,因為只想到自己

 

第二集:

 

第一部:

教育的目標是自立:不是介入,而是朝向自立發展的協助=>入口是"尊敬"=>對他人在意的事給予關心

行動面目標:自立、能與社會和諧生活

心理面目標:我是有能力的,人人都是我的夥伴

弗洛姆說:所謂的尊敬,就是如實看待個人,是一種可以了解他人存在是獨一無二的一種能力。就是對他人可以如實成長發展成他自己的模樣的一種用心觀照。

用他人的眼睛去看,用他人的耳多去聽,用他人的心去感受。就是同理心

脫序行為的五個階段(為了取得特別的地位,進而尋求歸屬感):尋求稱讚-->引起注意-->權力鬥爭-->復仇-->自我放棄

第二部:

不可以責罵-->因為是會摧毀"互相尊敬"的行為

不可以稱讚-->因為會在團體中引發競爭

 

第三部:

不要尋求他人的認同,要切換自己對自己的認同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被討厭的勇氣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鄧雯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